心房扑动

7.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不如纤颤常见。它最常见于COPD患者,但也可见于风湿性或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间隔缺损或手术修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异位冲动形成于心房率为250-350/min时,每隔第2次、第3次或第4次冲动通过房室结传导至心室。心室率控制使用与房颤相同的药物来完成,但与房颤相比,心房扑动要困难得多。

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将心房扑动转化为窦性心律也很难实现,这些药物的使用与心房扑动率减缓有关,在超过200/分钟的速率下,房室传导可达到1:1,随后出现血流动力学崩溃。静脉注射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在转换心房扑动方面明显更成功。大约50-70%的患者在输注1-2 mg本品后60-90分钟内恢复窦性心律。心脏电复律对心房扑动也非常有效,约90%的患者在电击后转换为低至25-50 J。

这种心律失常持续的心房收缩功能提供了一些预防血栓形成的保护,尽管全体性栓塞的风险仍略有增加。对于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的心房扑动,除有二尖瓣疾病外,无需进行心脏复调前抗凝。然而,对于慢性心房扑动,抗凝是谨慎的,特别是因为短暂性心房颤动在这些患者中很常见。

慢性心房扑动往往是一个困难的管理问题,因为率控制是困难的。胺碘酮可能是首选的药理学药物,因为它既具有维持窦性心律的潜力,也有助于在颤振复发时控制心率。

心房扑动可遵循典型或非典型的心房再入循环。典型电路的解剖结构已经很好地定义,并允许在心房内进行射频消融以中断电路并消除心房扑动。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采用这种技术。

偏好:
Niebauer MJ等人:心房扑动的管理。Cardiol Rev 2001;9:253。

吴瑞荣等:导管消融治疗心房扑动和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2002;17:58。

8.多灶性(混沌性)房性心动过速
这是一种以不同的p波形态(定义为三个或更多病灶)和明显不规则的PP间隔为特征的节律。心率通常在100 ~ 140/min之间,房室传导阻滞不常见。大多数患者伴有严重的COPD。治疗基础病症是最有效的方法;维拉帕米,每日240-480毫克,分次给药,对一些患者也有价值。

McCord等:多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胸部1998;113:203。

9.房室交界节律
心房-结节连接或结- his束连接可承担心脏起搏器活动,通常为40-60/分钟。这可能发生在患有心肌炎的病人身上,冠状动脉疾病和洋地黄毒性以及正常心脏的人。心率对运动反应正常,诊断常是心电图监测的偶然发现,但如果颈静脉脉冲显示大炮波可怀疑。交界性节律通常是由于窦房结功能下降伴窦房传导阻滞或房室结传导延迟所致的逃避性节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是由于洋地红花中毒或缺血时交界组织自动性增加所致,与狭窄的QRS复合体有关,频率通常小于120-130/分钟。急性时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心肌梗死,但缺血也可能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维性颤动

由ArmMed Media提供
修订日期:2011年7月5日
最后修订:安德鲁·g·爱泼斯坦,医学博士

Baidu
map